當傳統行業轉型遇到困難,如何有效地應對所面臨的問題?是很多從事傳統行業的從業者所思考的方向。
傳統的公共交通行業,在遇到監管滯后、運力結構無法滿足乘客需求、線路規劃不科學、服務跟不上時代要求時,“數智化”的轉型,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在2023中國西部國際交通建設博覽會上,交運城卡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劍受邀出席演講,針對國內部分城市公交運營困難的問題,楊劍給出答案——《倡導綠色出行,助力公共交通數智化轉型發展》。
楊劍的答案,就是他的演講主題。
演講的開端,從國內部分城市公交運營困難面臨的挑戰開始說起,他說,巨大的行業挑戰,成為城市公交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比如:監管滯后、監管效率低下、服務效率有待提升、服務體驗有待改善、服務模式有待升級、出行網絡有待優化、運力結構不能滿足出行模式需求等等,而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能夠解決的方式,只有數智化賦能。
楊劍用對比的方式對國內部分城市的公交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對比。
現狀中,很多發展滯后的城市,還采用常規公交的模式,通過規劃和政策的方式,讓公交優先發展,而公交采取的還是定時定班和定點的服務,在運力和線網結構方面,依舊是以大和中型的公共交通為主,線網的重復系數比較高,信息化的普及上,部分城市甚至還采取的是先作業后記錄的辦法。
但如果能夠給城市公共交通賦予“智能化”的體驗,結果就不一樣了。
通過城市交通一體化的發展,可以構建公交、電動車、自行車等慢行交通出行的網絡,這一點在北方城市尤為重要。其實,在道路先行方面,可以給予公交路權優先,在公交的服務商,可以采取網絡化、個性化和多元化的動態公交,同時,發展主干道、次支干道和特需公交,在數字化的發展上,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采取實時感知、統一數據使用,讓整個城市的公共交通在一張“數智化”的網絡下有序地運行起來。
數智化的發展,不但可以解決傳統公共交通面臨的運營難以為繼的問題,還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公交在管理上出現的困難。
楊劍說,通過數智綠色出行平臺的建立,相當于給城市交通建造了一個“數智云腦”,這個大腦可以實現擁有1張感知網絡、1個公交大數據平臺和N個智慧應用,為城市公共交通“建資產”。
在運用這個“數智云腦”時,還能有效地解決監管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楊劍舉例說,比如在萬州等城市的公共交通上,已經使用了人臉識別刷卡的方式,有效地解決了盜刷老年卡的行為。
第三個效果是“提效率”。由于可以對大數據實現精準地分析,也能有效地避免重復投資、實現運力的科學配置、支撐動態公交的開行,還能提升公交的準點率。
在這里,楊劍專門強調了人工智能調度的優勢,傳統的調度方式,公交車到點發車,而人工智能調度可以根據頭一天的運行數據,得出更多精準的結論,包括車輛運營速度、發車間隔、乘客等車時間,從而有科學依據地進行調控,實現城市公共交通的“智能化”運行。
“數智化”還能對公共交通調結構、升服務、融產業等方面,提供極大地幫助,利用好數智綠色出行平臺,不但可以給不同人群提供實時的公共交通服務,更能將文旅、健康、生活等相關產業融入其中,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政策,構建碳資產 ,以碳權益驅動連接生活服務,倡導全社會參與支持公共交通,讓城市公共交通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上游新聞記者 ? 王渝鳳
編輯:王光建
責編:鄭亞嵐
審核:宋巖